昨天,徐汇区天钥桥路上新开了一家手工面点铺,招牌青菜包、陈皮豆沙包以及现炒浇头的面条很受周边居民欢迎。相隔200米的腾飞大厦1层,沪上老牌牛排店新开的“台湾卤肉饭”也开张不久,不少白领把这里当成食堂,经营情况超出老板预期。
在寸土寸金的天钥桥路美食一条街,两家主打平价美食的店铺,都有一点不同寻常的“坚持”:面点铺老板给小店起名“圃言”,想在明档操作间的墙壁上贴上绿色的马赛克长砖,被旁人笑问,把卖包子面条的店装修成这样是否格调太高?卤肉饭小店想设一些外摆位,也有人问,店铺外的空间只够放两三张桌子是否有必要?在街道营商、绿化市容、市场所、城管等多部门的合力帮助下,店铺的“坚持”都实现了。
上海在全国首次把“支持街镇营商环境建设”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,今年又把“夯实基层营商底座”作为营商环境建设“十大攻坚突破任务”加以推动,并提出“街镇吹哨、部门报到”“建设活力街区”等一系列创新举措。对不少街镇“主官”来说,他们一直在试图破题:如何点燃街区的活力?如何平衡街区餐饮商铺的“烟火气”与“秩序感”,答案可能在一次次和中小微经营主体的沟通中。
从一面墙“尊重”开店初心
昨天上午11时,面点铺老板朱青青站在门口查看开店情况,当天面点全场五折,顾客络绎不绝。“别被我们的名字吓到啊,一个青菜包2.5元,一碗阳春面8元,在这个地段还是很实惠的。”她笑着指指店招,“圃言”这个名字确实很难想到是一家面点铺。
面点铺开业当天,顾客络绎不绝
朱青青原本是做工程运输行业的,家里有一处农场,自己也经营过一家素菜馆,今年她想开一家有品质又接地气的手工面点铺,把自家农场里的新鲜食材用起来。“现在餐饮不好做,但我觉得大家对真材实料的本地点心铺子还是有期待的。”朱青青希望在好的市口一炮打响,考察许久,跟徐家汇街道沟通后,选址天钥桥路。
“选址、装修备案、户外店招店牌备案、垃圾分类清运、消防审批、卫生许可等各种开店需要办理的事项,都能在街道的窗口一站式办妥。哪些能做,哪些不能做,提前就沟通好。”朱青青说,当时在装修环节遇到问题,她想把师傅现场做面点的明档操作间墙面贴上马赛克长条砖,但监管部门认为这种砖缝隙多,时间一长,容易滋生细菌,沾染油污,不利于卫生管理。
面点铺明档操作间的墙壁铺上绿色的长条砖,给人清新自然的感觉
“我对店铺的格调和颜值是有追求的。店名叫‘圃言’,墙上贴着清新雅致的竹绿色瓷砖,都是想给顾客营造一种田园、自然的氛围。如果放弃这个想法,我是挺难受的。”和街道沟通多次后,她采纳了监管部门的建议,在这些小砖上再铺一层亚克力板,既保留了她对颜值的追求,清洗起来也更方便了。
自从跟街道联系上,店铺就跟街道营商办服务团队保持着高频互动。开业这天,别人送来的庆祝花篮,她想摆放在店门口。“就这花篮怎么摆,摆多久,我们也都提前沟通过了,尽量做到既营造氛围又不影响市民通行。”更让朱青青感动的是,在怎么加强营销、做好社区服务方面,街道营商办主任赵甜甜在走访服务中也给了很多建议。“我之前设想把一些点心赠送给社区居民,赵主任建议说,最好不要送实物,可以改成送券,让居民直接到店消费,避免因为配送、储存太久等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,也可以让居民多尝试一些新品种。这个建议太好了,说实话,我没想过这么细致的问题。”
朱青青对面点铺的设想是,先在线下做出口碑,然后做好周边3到5公里的线上定制化面点服务。“比如有的家庭想吃菠菜面,有的想吃特殊馅料的馄饨,有的想吃低糖馒头,只要提前定好,我们都能做。只要头炮打响,我相信我的想法会实现的。”
服务前置帮助企业少踩坑
天钥桥路是上海有名的美食一条街,各种网红店会把首店开在这里,测试市场接受度,做出名气了再开到其他地方。“我们很希望企业在开店选址之前跟我们多多沟通,少走弯路,少踩坑。”徐家汇街道党工委书记万小岚说,徐家汇街道市场主体近1.2万家,其中餐饮店铺占10%左右,店铺的迭代轮转周期是18个月。在走访过程中,记者碰到天钥桥路的一家名为“大众饮食店”的小店,当问及生意好不好时,店老板自信地说:“好!在这里撑过三五月,就成功了!”
“换手率高,是这里的特点,但开店不能只凭感觉和热情,我们希望每家店都能开得长久。”万小岚介绍说,曾有一家烧烤店开在一条街的居民楼下,一来容易造成油烟扰民,二来,那条街路面很宽,周边多是银行网点,也不适合开烧烤店。但因为路段租金便宜,老板执意要开,最后因为投诉多、生意也没有起色,不得不关门。“我们希望做好源头管控,把审批需求、风险点、竞争格局都提前沟通,帮助商户做到‘一键选址’,方便企业办事,节约时间成本。”
老牌牛排店斗牛士新开出主打“国民美食”的台湾卤肉饭品牌“炤喀”。“我们出餐快,有供应链优势,又有品牌积淀,希望立足徐汇,形成规模效应。”炤喀品牌负责人严宏元说,店铺选址初期街道就给出了多项建议,最终徐家汇的首家店定在了腾飞大厦。“腾飞大厦一楼有一小块位置,我们又提出,能不能做几个外摆位,方便一些带宠物以及路过想休息的顾客。得知需求后,相关职能部门马上组建了微信工作群,我们做出方案就发在群里,集体讨论。因为空间比较小,我们走了备案流程,街道相关职能部门、市场监管所等一同到店指导,很快就把外摆位开出来了。”
小店对外摆位的设置很坚持
严宏元说,店铺从选址到装修、开业,也就不到一个月时间,各项审批速度非常快,效率很高。
徐家汇街道的餐饮竞争激烈,一开始企业对发展前景也不是很有信心。“刚开业的一周,卤肉饭每天卖了500多碗,这个客单量超出了预期。”有了信心,团队紧锣密鼓在美罗城开出第二家,接下来还会开出更多家门店。“从筹备阶段协调优质点位,建设阶段压缩装修备案审批时限到运营阶段指导完成外摆申报,政府服务始终跑在了企业前面。”
相关链接:如何平衡街区烟火气与秩序感?上海基层营商努力破题
市发改委再次组织街镇营商座谈会,请街镇主官谈痛点和难点
街镇营商环境建设,不仅是街镇的事,需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上下联动、同频共振,才能孕育出更多破解难题、服务企业发展的生动实践。去年同期,市发展改革委召集街镇主官围绕“做强街镇基层基础,打通营商环境‘最后一公里’”开展座谈交流,听取街镇在服务企业发展、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中的痛点、堵点和难点。昨天,14个街镇“主官”再次齐聚一堂,谈一年来的收获、感受和期待。在如何平衡烟火气与秩序感的问题上,不少街道都在努力探索新路。
宝山庙行镇党委书记郁梦娴介绍说,庙行镇共康路虽仅800余米,却集聚了500余家商铺,大部分由原彭浦夜市而来。今年,依托市相关委办局政策支持,庙行镇建立政府、商户、居民三方协同机制,复苏集市基因,成功策划“益路共康·邻里悦市”系列市集活动,首场活动便吸引近4000人次参与,创造超10万元营业额,更有88%的商户签署长期合作意向。在共和新路玉兰公园、共康路更新中,提前嵌入和预留外摆、取餐、停车等功能设计,将占道经营难题转化为社区共享流量。
“过去街道的工作更多放在干净、秩序、安全方面,现在我们还要在活力上多下功夫,有时候需要打破常规,在企业服务上迈前一步。”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办事处主任李向介绍,市里出台“进一步规范外摆位设置提升街区“烟火气”的若干措施”后,街道第一时间协调区商务委、绿化市容局、城管等部门,协助丰盛商业中心等区域申请外摆位创新试点,解决企业的实际关切诉求。
奉贤区南桥镇党委书记陈晓维介绍,区城管部门开发应用“商铺码”,可以在线快速办理外摆申报。南桥镇通过制订公约、疏堵结合,已规范备案外摆商户20家,实现区域自治共治。实施以来,超九成商户实现营收增长。
“对街区企业的高频诉求,职能部门要形成合力,全面提升办事效率,助力‘烟火经济’与风貌保护协同发展。”徐汇区湖南街道办事处主任程维佳介绍说,比如,小餐饮备案实行多部门联合现场办公,一次性告知标准,商家按意见整改后即完成办理;店招店牌依托社区规划师建立的风貌区设计规范化标准,以“一网通办”实现从城建中心到专业团队的闭环审批;快闪活动报备实现材料“一次提交、多方共享”,并同步协调市场、公安、交警等部门制定安全保障方案,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。
上海各街道的这些生动实践,充分表明街镇营商环境建设大有可为。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紧密配合,在激发城市“烟火气”的同时,维护好城市秩序与风貌,为中小微经营主体提供更加优质的发展土壤。上海也将打造出更具活力的基层营商环境体系,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迎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