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一直认为,晚上十点前睡觉是“黄金睡眠时间”,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,更觉得“早睡才能养生”。可实际上,60岁以后,身体的作息节律发生了变化,单纯的早睡并不一定是最佳选择。睡眠质量不仅仅取决于上床时间,还和身体状态、神经调节以及日常习惯息息相关。想要睡得好、睡得稳,比起一味追求早睡,更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方法,尤其要做到以下4点。
第一点:不要过早入睡,顺应身体节律
60岁后,身体的褪黑素分泌会减少,入睡信号不如年轻时强烈。如果过早上床,可能出现“越早躺下越睡不着”,导致辗转反侧、越想睡越清醒。理想的做法是根据自己的困意来安排上床时间,通常在晚上十点到十一点之间最合适,这样既保证了充足睡眠,也能减少半夜提前醒来的困扰。睡前不要强迫自己闭眼,而是通过轻柔的活动,比如听舒缓的音乐或做深呼吸,帮助身体慢慢进入睡眠状态。
第二点:保持规律作息,固定起床时间
不少人退休后,睡觉和起床时间没有规律,今天十点睡,明天九点睡,甚至中午才起床。这样的作息打乱了生物钟,让身体无法形成稳定的睡眠节律。尤其是60岁以后,规律性变得更加重要。即便前一晚睡得不够,也尽量在固定时间起床,不要赖床。坚持一段时间后,身体会形成“固定时差”,到点自然困,睡眠会越来越稳。
第三点:睡前减少刺激,营造安静环境
很多人晚上喜欢看电视、玩手机,或喝浓茶,这些刺激都会让大脑处于兴奋状态,导致入睡延迟、睡眠浅。想要睡得安稳,建议睡前1小时让环境和情绪都“降温”。房间保持昏暗、安静,避免强光刺激,尤其不要把负面情绪带到床上。睡前的氛围越平静,入睡就越容易。对于容易半夜醒来的人,卧室的温度、湿度也要适宜,不宜过热或过冷。
第四点:午睡控制在半小时内,避免影响晚间睡眠
很多老年人白天容易犯困,午睡成了习惯。但午睡时间过长,会导致晚上不困,甚至到凌晨还清醒。60岁以后,午睡最好控制在20到30分钟内,时间不要过晚,以免干扰夜间的深度睡眠。午睡像“充电”,而不是“补觉”,短暂小憩足以恢复精神,也不至于打乱夜间的睡眠结构。
睡眠是一种自我修复的过程,睡得好不仅精神状态佳,还能让身体各个系统有序运转。60岁以后,睡眠时间和方式更应顺应身体节律,不要被“早睡才健康”的固有观念绑住。抓住以上4点,让睡眠成为身体的“保养品”,比单纯早睡更有益。真正的健康,不是单一的早睡或晚睡,而是让身体和作息融为一体,形成稳定的节奏。只要做到这一点,睡眠自然会越来越安稳,身体也会越来越轻松。
迎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