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3月的一次连队检查中,一位士兵被师领导单独从队列中叫出。这位士兵大约三十岁,正值壮年,但他的额头上有一道显眼的疤痕。当师领导注意到这一点时,关切地问道:“这道疤是怎么来的?”士兵一开始支支吾吾,似乎有些难以启齿,迟迟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。看到士兵的表现,师领导立刻警觉,心想:“这道疤痕背后是不是隐藏着某些不为人知的秘密?”于是,他决定将士兵单独叫到一旁,务必弄清楚疤痕的真正来源,因为作为军队的领导,了解每一位战士的过去和现状,是他的责任。
在师领导的坚持下,士兵终于放下了戒心,向他坦白了疤痕的来历。听完士兵的解释后,师领导感动得紧紧握住了他的手,说道:“原来你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人民英雄!”
那么,这位带着伤疤的士兵到底是如何成为“人民英雄”的呢?他的额头上的疤痕,又是如何留下的呢?
展开剩余86%这位士兵名叫卢加胜,29岁,额头上的疤痕已经伴随他整整六年。卢加胜出生于1979年2月,来自四川省营山县的一个普通家庭。父亲是一名军人,常年在部队驻扎,因此他从小便极少见到父亲,几乎是与母亲相依为命。由于父亲的缺席,卢加胜常常成为同龄孩子取笑的对象。他们嘲笑他“没有父亲”,而卢加胜却无从反驳,因为他自己也感觉不到父爱的存在。
有一次,卢加胜忍无可忍,哭着跑回家,将心中的委屈向母亲倾诉:“为什么别人的父亲都在身边,只有我的父亲不在?”母亲听到后,眼中含着泪水,内心的痛苦与无奈一并涌上心头。她虽为卢加胜抚养,已许久未见丈夫,但她强忍住泪水,抱起儿子,温柔地说:“你不仅有一个深爱你的父亲,还有一个伟大的父亲。他不单是我的丈夫,还是为了国家而奋战的军人。”
卢加胜听后,心中顿时充满了敬仰与自豪。以后,每当别人再说他“没有父亲”,他便会毫不犹豫地回击:“我父亲是一名军人,他正在为国家保卫家园。”从那时起,他便立志成为像父亲一样的军人。
1995年12月,一支部队来到家乡招兵。17岁的卢加胜没有丝毫犹豫,立刻报名参军。自此,他踏上了军人之路。在部队中,卢加胜严以律己,刻苦训练,不仅学习了搏斗技巧,还掌握了许多专业技能。1998年3月,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并在部队中担任了装甲底盘高级修理工和二级装甲驾驶员。
2001年2月,卢加胜终于迎来了回家的机会。对于他来说,能够回家探望母亲是一次难得的机会。尽管其他战友都带着礼物准备回家探亲,但卢加胜没有带上一件礼物。他对战友说:“我回家是为了探望亲人,而不是为了带什么礼物。我的军装便是我多年来最大的收获。”他怀着对母亲的思念,踏上了回家的列车。
21日,卢加胜在成都的火车站和母亲重逢。母亲紧紧握住他的手,眼中泪光闪烁,低声说道:“我不怪你的父亲,也不怪你。你们是军人,你们的使命是保家卫国。我只希望你能保重自己,训练好,别担心我,我一个人能照顾自己。”卢加胜含泪点头:“母亲,您放心,我一定会照顾好自己,也会时刻记得您的叮嘱。”
然而,在回程途中,卢加胜所在的列车突遇歹徒。一个夜晚,他被一名手持刀具的壮汉惊醒,眼前站着几个显然是酒后滋事的歹徒。卢加胜很快判断,这只是一起酒后失控的抢劫案。歹徒搜刮了车厢里的乘客,但没有伤害任何人。卢加胜冷静观察,发现这一切并未完全结束,其他车厢可能还会遭到抢劫。突然,他听到一个歹徒喊道:“这也是个军人!”
“原来车上不止我一个军人!”他意识到这一点后,立刻从座位上起身,寻找其他战友。很快,车上的几位军人都在卢加胜的带领下集结在一起,商讨对策。经过短暂的部署,卢加胜带头冲进了歹徒最集中、人数最多的车厢。很快,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搏斗。
战斗异常激烈,敌人反应迅速,拿起武器与解放军战士进行殊死搏斗。卢加胜在与一名歹徒激烈对抗时,突然看到另一个歹徒举刀朝着一位战士袭来。眼看着同伴陷入危机,卢加胜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,将那名战士推开,但自己却被刀刃划伤。鲜血顿时染红了额头,流进了眼睛,但他没有停下脚步,依旧顽强地与歹徒搏斗。最终,经过长达三个小时的奋战,解放军战士以少胜多,将所有歹徒制服。
当一切平息后,卢加胜因失血过多昏迷过去。等他再次睁开眼时,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。经过抢救,卢加胜的生命没有受到威胁,但他已因伤势严重而被送进了医院。
不久后,关于卢加胜的英雄事迹在全国范围内传开。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这一事件,访谈节目和新闻报道纷纷采访参与事件的军人,而卢加胜的英勇事迹也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。然而,卢加胜始终认为,作为一名军人,做出这样的选择是理所当然的,他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值得大肆宣传的地方。他认为,若自己当时选择袖手旁观,才是对不起那身军装,对不起自己的职责。正因为如此,他在很多人追问起他额头上的伤疤时,总是含糊其辞,避而不谈。
六年后,师领导在一次单独谈话中,终于得知了卢加胜那道疤痕的来历。于是,卢加胜的英雄事迹被正式揭晓,随即获得了相应的表彰。
然而,卢加胜的闪光点不仅仅体现在那次列车上的见义勇为,他身上更展现了作为一名军人的职业操守。回到部队后,卢加胜没有沉浸在过去的荣耀中,而是更加努力地进行专业训练,参与了多次军队组织的技术培训,并考取了数本高级证书。同时,他还走到不同的岗位,锤炼自己的专业能力,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。
2001年6月,卢加胜收到了来自家乡的家书,信中写道:“你母亲病危,望速回家。”当时,卢加胜正在部队训练中,他的战友和领导纷纷劝他请假回家。但卢加胜坚持留下,继续为部队的训练而奋斗。他深知,作为军人,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比任何私人事务都要重要。几天后,他收到母亲手术成功的消息,心中才放下了些许牵挂。
卢加胜的事迹并不仅仅局限于他的英勇,他在家庭中的责任感和在军队中的敬业精神同样令人敬佩。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人,他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信任,他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,默默奉献,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保驾护航。
在这里,我们也要向所有人民解放军的战士们致敬。正是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坚守,才有了今天我们强大的祖国。
发布于:天津市迎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